牵手中关村论坛,解锁技术转移密码!世界技术经理人联盟与信息科大共探新篇
阳春三月,万物焕新。3月28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成为了汇聚全球前沿智慧的高地。世界技术经理人联盟专家组不远万里,应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闭门会议之约,专程到访我校开展深度交流活动。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南非、土耳其、泰国等国家的技术转移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技术转移实践、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谋科技成果转化新未来。这一盛会不仅为深化国际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更是学校创新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主持。
郭福代表学校对世界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ATTP)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表示,技术转移是推动全球创新网络协同发展的核心纽带,也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的关键抓手。我校作为北京市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始终以“信息+”为特色,聚焦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装备、智能计算、智能决策五大科研领域,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创新要素“超循环系统”建设,为破解全球共性挑战贡献中国高校的智慧与方案。
世界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ATTP)主席黄亮在发言中提出,技术转移的本质在于创新基因的传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和实践项目,深度参与技术转化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教育DNA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短期内技术转移的量化指标可能难以凸显,但学生毕业后5至10年后的创业成功率,却充分彰显了高校创新文化的长期价值。教育者应跳出短期绩效的窠臼,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远眼光,为下一代企业家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概念验证(POC)实践、学生激励、校企合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来自多个国家的技术转移领域专家纷纷发言,分享各自的经验与见解。加拿大钟敬恒博士、南非西北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首席主任雅妮・特蕾莎・钱森博士、日本大阪大学副教授加藤康介博士、土耳其法兹莱特・瓦尔达尔博士、英国安吉拉・罗斯-玛丽・米勒博士、泰国奥拉卡诺・潘拉沙博士等专家学者,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不仅对技术转移行业的前沿趋势进行了宏观分析,还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实操性的建议,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参考方向。
会前,与会专家们参观了学校。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到现代化的科研实验室,再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专家组每到一处,都对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称赞有加。参观过程中,他们不时驻足交流,对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表示高度认可。
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对学校在技术转移领域工作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学校对接国际先进经验的绝佳契机。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将技术转移视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此次与世界技术经理人联盟专家组的交流,无疑为学校技术转移的国际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学校在国际舞台上绘制科技成果转化的宏伟蓝图。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世界技术经理人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全方位合作,搭建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把全球先进理念与前沿资源引入校园。同时,积极向世界展示学校在技术转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成果与优势,推动学校的优质科研成果与创新经验走向国际舞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学校向与会专家赠送了学校徽章和吉祥物-AI比斯兔。AI比斯兔是由我校2022届校友周羿旭创业企业生产,基于DeepSeek大模型以及自研智能体平台打造,能够使用30多国语言与人交流。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AI比斯兔获得了外国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合作处、产教融合办公室、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以及校友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供稿:产融办 王占武 图片:党委宣传部 刘涧 编辑:郭辉 审核:吕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