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分类发展“一校一策”专题研讨会
1月6日上午,学校在沙河校区召开分类发展“一校一策”专题研讨会,校党委书记解江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解江凌主持。
解江凌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学校开展分类发展“一校一策”工作的背景及意义,他强调,实施“一校一策”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分类推进北京市属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江凌就落实好分类发展“一校一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市属高校的明确要求,旗帜鲜明地将服务首都发展作为我们的核心使命,紧密围绕规划纲要,针对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切实解决首都发展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更好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要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需要出发,发挥学校信息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优势,深化优势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探索符合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发展路径,走特色发展之路。三要强化资源匹配,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在后续规划与建设中,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融入沙河高教园区力度,强化与沙河高教园区的互动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区域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郭福对学校分类发展“一校一策”初步方案表示肯定,并对下一步修改完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在制定工作方案时,要做到上接中央要求、中接产业需求、下接自身实际,目标定位要能引领预期发展,措施举措要立足于整合资源。他要求:一要优化学科建设,增强发展活力。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特色发展和交叉融合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有效对接“需求链”和“产业链”。推动学科-科研-教学互促共生,加快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新兴前沿平台、拓展高水平科研平台等,形成平台集群优势。二要强化科技工作,推动成果转化。持续加强应用型基础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探索打造集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三要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张家口高端制造、新型能源、数据经济产业链布局专业,如智能制造、智能交互设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探索书院制、项目化和产业研究院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数智化、领军人才。
会上,副校长张健从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功能布局、科教融合、人才师资、国际化办学、学科专业优化机制、开放办学以及保障实施等9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学校分类发展“一校一策”工作方案制定情况。与会校领导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就工作方案作交流发言。
校党委副书记于世洁、王文杰,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辛红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叶向忠、王兴芬、肖志松、贺威,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华涛,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世智,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牛志英,校长助理林国策、郑延谱出席会议,党校办、发规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供稿/编辑:党委宣传部 郭辉 图片:党委宣传部 刘涧 审核:吕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