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中的温暖

  ——防控疫情,国际交流学院在行动

  今年是国际学生留校最多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子让国际交流学院的工作进入了应急模式。122日(星期二),是学校放假后的首个值班日。一大早,教学部的戴东红老师就赶到学校,打印了疫情防护的宣传彩图,逐个发给每个留校学生,并一再嘱咐前台值班老师测体温时再逐个向学生做好宣传,叮嘱他们近期一定不要去武汉旅游,不要去人多密集场所,参照防护手册做好个人的预防。当天学院班子召开了首次疫情防控远程电话会议,成立了学院应急工作小组,将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副院长蔡英马上联系前台老师,安排给学生测体温、消毒等事宜,当天即开始对每个在校居住的学生测体温,并做好体温记录,同时安排有关老师立即购买口罩;副院长胡章钰立即联系班主任和辅导员建立应急工作联系体系,保持与国内外学生联系渠道的畅通。


  123日按照学校疫情工作布置会的要求,学院迅速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随即全员进入战斗状态。辅导员杨鎏立即着手购买口罩。当时口罩已经进入短缺状态,为了能让在校学生和前台工作人员有口罩,她多方联系,最终一位朋友的妈妈帮忙买到了一批外科口罩,及时发给了住校的学生和前台工作人员。当个别同学身体不适时,她又及时赶到公寓亲自了解情况安慰学生!辅导员易融的孩子病了,他顾不上照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收到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有时一直要忙到后半夜。当同学要坐早班飞机回国时,他怕同学误机,亲自打电话叫早,嘱咐同学登机后要给他发信息,到家后还要给他发信息,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为了准确统计教职工信息,薛虹老师克服孩子小没人带的困难,及时准确地完成了教职员工的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由于学院的学生数据除了上报学校外,还要报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外办,每天还要将两次检测体温的数据录入,数据统计量非常大,任务安排给程祥姗老师时,她毫不犹豫,主动克服孩子小的困难,每天和前台保持联系,及时准确地录入体温测量数据,并按要求及时向校内外各部门上报信息,也经常忙碌到半夜。全院的班主任也积极行动起来一个一个的联系学生,把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传到到每个人,叮嘱他们做好防护。国家和学校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国际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肯定。在让学生征求家长他们回国的意见时,有一位家长跟他的孩子说,中国能用10天的时间就在武汉建成医院,中国政府是最棒的!你不要回国,中国是最安全的!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最辛苦的人就要属公寓前台的值班老师了。他们每天三班倒,24小时看护着我们的学生,测体温、消毒,每天都要楼上楼下的跑好多趟。很多回老家过年的工作人员由于疫情的防控无法按时返京,留京的值班老师迅速补位,没有任何怨言。他们表示,只要我们在,孩子们就会踏实些。公寓封楼后,他们又承担了帮同学们收快递,登记、接收和发放日常用品和食品等任务。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的奉献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


  疫情无情,人有情!学院这些老师们的行动给同学们带来了温暖! 群防群治,他们的守护和关怀,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强保障!

  (供稿/图片:国际交流学院应急工作小组 卢静 编辑:田驰正 审核:杜世智)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