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八五芳华·队伍】秦雷、范军芳:不移心之所系,与信息科大共成长

秦雷:薪火相传走好来时路

  秦雷,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北京市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先后主持了包括重点在内的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军工重点项目(型谱、重点基金等)。发表包括TOP期刊在内的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17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3项已获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两千余万元。

 

  那是2004年仲春时节,我从武汉大学出发,来到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面试。也是从这时起,我与学校结缘,在这里攻读了硕士学位,完成了博士课题研究,并成为学校的一名专职科研人员。

于学校转型升级中坚定科研理想

  初次来到只有几幢楼宇的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时,说实话心里有落差。但是,在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后发现,面积不大的校园里竟深藏着像张福学、周锡令、齐恕安等为国家作出过巨大科研贡献的科学家,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只要足够努力,一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作贡献”。

  在攻读硕士期间,正赶上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筹备合并,学校以此为契机也迎来了大发展。尤其是在2007-2009年间,学校连续三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大奖,张福学教授、徐小力教授、祝连庆教授纷纷获此殊荣。这些前辈的事迹点燃了我专注科研的热情,更激励我在2007年顺利考取了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并且继续留在北京市传感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跟随王丽坤教授开展博士课题研究。

  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生,我经常跟随张福学、王丽坤参与国家级项目、军工重大项目的评审会、结题验收会。还有幸为当时到学校调研的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介绍了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在这一阶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是实验室组办的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当时,张福学邀请到8位院士亲临实验室,为实验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听着业界大家们侃侃讲述自己的观点、建议等内容,我心生崇敬和向往,更加坚定了努力做科研的决心。

得益于学校发展的晋升之路

  我认为,自己的成长与个人努力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学校长足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及学校各种政策的支持。2022年4月,我被学校正式聘任为二级教授,这距离来校工作只有不到12个年头。从助理研究员到副高,再到正高,我的快速晋升得益于学校的绿色通道政策。2020年,我获得了学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的重点项目,具备了通过绿色通道晋升二级教授的基础;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申报过程中我也作为团队一员作出了一定贡献,因此获得博导资格,从而满足了晋升二级教授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绿色通道配合绩效工资改革,确实可以极大地激励年轻人,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目前,70后、80后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科研的主力军。绿色通道让我们快速晋升更高级职称,进而在项目申请、学术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更顺畅地接过前辈手中的大旗,助力学校发展更上一层楼。

  目前,我主要在研究压电复合材料及各种传感器,其中开发的高性能压电复合材料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最高值,将促进压电复合材料,以及后续一系列传感器、声呐系统的更新换代,已经在水下探测、工业超声、医疗超声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研制的高性能高频水声换能器,大幅提高了探测精度、频带宽度以及探测空间范围,技术指标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广泛应用于水下资源勘探。此外,这项技术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可以发挥水下眼睛的作用,其探测精度可达毫米级别,为重点工程提供支持。我衷心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服务于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做一些更有创造性、能够引领行业或学科发展的工作。

薪火相传走好来时路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环境氛围对于能否静心坐热“冷板凳”至关重要。在读硕期间,实验室的张福学教授、王丽坤教授、高国伟教授都是严于律己、勤奋科研的前辈。他们通过努力构建起自己的学术团队,然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时的张福学教授在每晚10点多的时候都会亲自检查实验室的每一个房间,看看还有没有人在实验室,有没有关好水电门窗,然后才肯放心地回去休息。对于撰写项目申请书、准备报奖材料、申请专利、编写教材等工作,张福学教授更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争做到最好。王丽坤、高国伟同样是这方面的典范。我将努力学习传承这些精神,涵养自己的学术品格。

  记得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也是第一次自己填写申请书,没有任何经验,也不熟悉相关写作思路。在导师王丽坤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从选题着手,大到谋篇布局和表述逻辑,小到病句、文字和标点,一遍又一遍地琢磨、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我也逐渐了解了项目申请书的写作规律,也因此在五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获得了四次资助。2021年,我加入到“惯性与声学传感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的组建工作中,主要负责声学部分的战略发展规划、核心技术归纳,以及部分申请书内容的撰写。在这期间,我与团队所有成员埋首伏案,历时4个月完成了正文共132页5万余字的《惯性与声学传感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中间经过了8轮反复论证和修改。2021年底,依托学校北京市传感器重点实验室成立的“研究中心”组建方案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批复。团队教师们又获得了更广阔的科研平台,将力争在惯性与声学传感器领域高精度、高可靠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上取得突破。

  张福学先生去世后,在王丽坤和高国伟两位主任的先后带领下,北京市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的教师们继续攻坚克难,在惯性传感、水声传感、光纤声传感、钙钛矿电池、电化学及生物传感方向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除了成立了“研究中心”以外,还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2项);获得装备发展部型谱项目支持(2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实验室的年青一辈,我们将继续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向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进军,薪火相传走好来时路。

范军芳:个人进步与学校发展相互融合、促进

  范军芳,教授,从事微小飞行器智能GNC教学与科研工作。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承担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项目等重要科研任务,获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及行业科技奖励多项,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全驱系统理论与应用专委会委员。

 

  我是2009年春季博士毕业来学校工作的。犹记得,从北理工坐355路公交车,穿过北三环、北四环,到北五环外的小营桥南车站下车,再步行入校办理手续的情景。当时学校正处在合校初期,我个人的成长也正是伴随着新成立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发展而起步的。

站稳三尺讲台,实现从博士到教师的转变

  能来学校工作,得益于苏中教授的指引。我的博士生导师是飞行器控制领域的知名学者,毕业的师兄师姐都是到兵器、航天等研究所工作,我算是第一个到市属高校工作的。我对当时面试试讲的场景还记忆犹新。那是在健翔桥教一楼的实验室,苏中教授安排我给项目组的几位老师试讲了两次。老师们逐一点评我在授课方面存在的不足。苏中教授非常热情地介绍大学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后来我才知道那时苏老师已经是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贴获得者、学校的大牌教授了。就这样,我从学习了近9年的北理工校园迈进了信息科大的校门,至今已逾12年。从2009年到2022年,个人年华飞逝,学校发展迅速,国家日新月异,我与信息科大一同成才,共同见证了一个新的时代!

  入校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面临的是身份、心态和工作内容的转变。作为刚从一所学校毕业就进入另一所学校的年轻人,尽管有北京市高师中心和学校组织的系列岗前培训,但要快速实现从博士到教师的转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站稳讲台讲好课、做好科研带学生,是前辈教师给我的谆谆教导。从985大学到普通市属高校,科研环境、学术影响、心理认知等诸多差异,完成作为一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老师的身份认同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入校工作前,学习与科研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当教书育人成为首要任务时,调整固有节奏、构建职业规划,形成一名高校青椒的发展路径,对我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庆幸的是,我始终得到了苏中教授、李擎教授的悉心指导。他们倾囊相授,是我职业生涯的导师,帮助我快速地转变身份、获得发展。至今,我仍然保留着苏中教授用铅笔帮我修改的自然基金申请书稿。我也一直铭记这份作为师者的传承精神,并以此为遵循,指导年轻同事和我的学生。

科研、申博满堂彩,助力学校特色发展新突破

  2013年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凸显控制学科特色的省部级科研平台突破,为学科发展、评估、申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其中的一员,深为艰辛付出之后的收获而感动。当时为了确定实验室的名字,大家绞尽脑汁,最终在同行专家的建议下确定关键词为“高动态导航”。这个名字,不仅凸显了团队和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特色,更是在国内较早地总结、提出了“高动态”(高过载、高转速、高速)的学术概念,引领风气之先。

  在科技处担任处长助理、副处长期间,我全身心参与了学校申博、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接到申博的消息是2020年9月30日,学校从校领导到师生,从各学院到各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大家都铆足了劲、全力以赴。张健处长带着我们科技处全体老师在十一假期加班不休,整理核对基础数据,为学校和三个申博学科做好服务保障。同时,作为控制学科申博专班成员,我还要和学科的老师们一同准备、完善申报材料。年轻老师没有抱怨耽误回家接孩子,老教师甘心做数据统计等细活,大家都拼尽全力!申博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从200字的学科方向简介到1页纸的学科骨干情况,从项目成果起止时间到各种数据统计与比例计算,有时一个小细节的改动就牵涉整个文本的全局性调整。大家都专注于材料撰写与完善,最后竟然没有留下一张申博时的工作照片。申博答辩之前,王永生校长在212会议室对着我们把汇报PPT讲了很多遍,不合适的地方随时停下来修改,讲到最后嗓子都沙哑了。答辩当天,王传亮书记亲自带队,全校尽锐出动,终获批博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实现了学校的历史性突破。西郊宾馆二层的那张合影,是学校多年持续奋斗的珍贵见证!

承前启后,当好学校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工作以来,通过学校推荐,我先后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若干荣誉。这些荣誉是学校给予我个人的发展机会与成果认可,同时也是我个人成长助力学校发展的点滴记录。在此期间,我也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龄人,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承前启后的80后一代,我常常感到,我们这一批教师实现了个人事业与学校发展的相互促进,融入了学校前进的每一步。我们了解学校、热爱学校,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已然成为了学校的中坚力量。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五个环境建设,完成了三大历史性任务。其中,获得博士点,提高 了学校办学层次,为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宽的赛道。2022年,新一期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立项建设两个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均参与其中。“十四五”就在当下,“十五五”并不遥远,80后教师正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我衷心希望学校在党的二十大后实现更加快速、更高质量发展,博士授权点“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实现突破。同时,期望学校能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在落实学院办学主体、职能部门与学院深度对接等治理方面取得更大进步。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共同努力!(供稿/图片:秦雷  范军芳 编辑:张帆 审核:杨静)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