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论坛举行
2月10日,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线上方式举行。论坛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为主题,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市职介中心、上海就业促进中心、四川省、安徽省就业局的领导,昆明、吉林、宜春、潍坊、杭州五个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领导及就业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张健主持开幕式。
陈昕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历来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相互促进,本次论坛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研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工作思路,是公共就业服务领域一项重要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活动恰逢其时,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一级巡视员尹建堃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他指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紧密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决策需求,始终发挥着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产生了一批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助力提升公共就业的效率和效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期待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为就业服务技术、基层就业指导贡献更多的智慧。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王颖代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并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结合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发展变化,提出推进新时期基层平台“六到位”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建议举措,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上午的论坛主旨报告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金春华(主持工作)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就业研究的曾湘泉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健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张成刚副教授分别围绕“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智能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提升”“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与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创新”等问题提出深刻见解与对策建议。
下午第三、第四单元的论坛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廉串德教授主持。
论坛第三单元,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巩丽欣,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赵晓云,四川省就业局就业指导处处长陈明,安徽劳动就业服务局综合处处长余松柏,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周洁,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坚,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副局长谭学民,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易炳,潍坊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金升分别以“夯实‘三员’建设 打造公共就业精准服务体系”“上海市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分享”“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试点”“‘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昆明智慧就业信息平台”“杭州市数智就业智能服务平台”“聚焦重点群体 突出精准施策 打造就业援助服务‘创新样板’”“建设高质量就业村(社区)”“建设小客栈 彰显大民生--潍坊市创新打造‘零工客栈’服务模式”为主题分享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地方经验。
论坛第四单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倪渊教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课题组,58同城人力资源事业群企服事业部总经理、中华英才网总经理周迎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齐林副教授分别就“基于画像技术的企业‘招人难’问题诊断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就业工作中的应用”“招聘平台大数据在就业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探索”“大数据技术的行业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分享独到见解。
人社系统、残联系统、体育系统、高校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5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是在人社部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支持下,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设立的校内研究机构。机构旨在依托学校在管理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国家战略和公共就业服务需求为导向,汇集全国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专家,开展就业服务技术、基层就业指导、信息应用与宣传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发布年度研究成果和前沿观点,推广公共就业服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公共就业的效率和效能。在公共就业服务研究方面,完成了人社部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指导中心、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委托的多项研究项目。组织专家完成了“公共就业服务岗位业务竞赛题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平台试题开发”“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能力提升教程(数字产品)”“职业指导人员能力提升教程(数字产品)”“ 《职业指导工作室建设指南》”等项目成果。同时,承担了北京市职业指导专家队伍建设、中国残联系统非遗培训基地标准的相关研究工作。(供稿/图片:科技处 张日颖 编辑:田驰正 审核: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