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我和我的导师】孙婷:春风化雨的人生导师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已经渐入尾声,从刚进校园的懵懂无知,空有一腔热情到现在对科研和生活的游刃有余,其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离不开一个特别的人,那便是我最尊敬的人、我的研究生导师——孙婷老师。
孙婷老师对我整个研究生阶段甚至是人生都起到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成为我学术和生活中的引路人。“我们常说天道酬勤,但事实上人生的许多成就,虽说个人努力至关重要,但在非常重要的关头,一些贵人帮助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只能以感恩的心来接受。”罗翔老师的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想想一路走来,自己所取得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孙老师所提供的宝贵机会和耐心指导。入学之初,当时在学院官网选择导师,确定研究方向时,看着老师们各种各样的研究方向,让当时还是科研小白的我无比崇拜。在仔细阅读了孙老师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之后,我忐忑不安地给孙老师发送了申请邮件,在并不漫长却十分焦虑的等待中,非常幸运地,孙老师也选择了我!对于孙老师的选择和接受我十分感激,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双向奔赴!
第一次去实验室见孙老师,我被她自信、坚毅的气质、亲和的微笑所吸引,瞬间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日子,我逐渐发现孙老师的内在更加深邃,她是一位思路敏捷、学识渊博、工作勤奋的优秀导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成为我们的榜样和引路人。孙老师十分勤勉自律,她经常是第一个到实验室并迅速投入工作的人,我常常因为自己早到了实验室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孙老师早已在实验室工作了一段时间。作为第一个到实验室的人,孙老师也经常是最后一个走的,她经常说:“科研正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得出成果。”她将对待科研勤勉的态度言传身教给学生,令同学们都肃然起敬。她从不懈怠、从不停歇,始终都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极致的精神状态去工作、去生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的科研生活虽然忙碌,但始终进行的有条不紊。
在学术上,她希望我们能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孙老师觉得,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爱”与“小爱”。“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心中有大爱。”孙老师说道,“中国在一些高端、精密的装备制造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为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贡献力量。”而孙老师眼中的“小爱”,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热爱与兴趣。为了让我们了解一个研究方向的前世今生,相关工具书、读物总是不可替代的,为此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为我们购买一些书籍,让我们延伸学习、扩大知识面。她注重引导式的教育,循循善诱,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总是能够巧妙地帮助我们理解难点知识,让我们在科研起始阶段便打扎实基础。她会引导我们关注前沿动态和学术趋势,从中寻找创新点,经常带领我们一起讨论总结,头脑风暴。孙老师善于通过多元的视角,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不会因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是什么而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学生选题,每次组会都会对每个人记录下详细的笔记和科研进展安排,单独进行学术指导,也经常鼓励我们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学术平台上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享受到科研的乐趣。她也能恰如其分地评判我们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孙老师会毫不吝啬地加以赞扬和鼓励,让我们感受到成就感,继而迸发出更强烈的探索欲;对待不足,则会用和蔼的方式指出来,通过激励和鞭策,指导我们纠错改偏,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给予我们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度去尝试、去实践、去创新。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决定成败,是孙老师反复向我们强调的。孙老师为大家修改论文时专注勤勉、注重细节的科研精神深深地撼动着每位同学,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家对待学术的态度。在为我修改论文时,孙老师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内容、公式推导、参考文献等方面,逐字逐句审阅修改,甚至不放过每个标点符号。论文经过孙老师的修改之后内容更加详实,观点更加突出,论证更加有力,从一篇单薄瘦弱的实验报告变化成一篇逻辑严密、论证清楚、实验充足的学术文章。孙老师这种对待细节一丝不苟,从不打马虎眼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这种严谨为学的态度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从学术习惯到生活态度。
孙老师也是一名极具人格魅力和情感共情能力的导师。在平时的科研中,我们常常因为实验不如预期,无法跟进前沿知识而感到浮躁迷茫。孙老师常常以自己的经验阅历,以及对行业的了解,与我们静心畅谈,引导我们排解负面情绪。她教导我们,作为年轻人,要有拼劲儿、闯劲儿,牢记要时刻学习,要不怕吃苦,勤于进取,这样才能在人才济济的学术领域里占得一席之地,不至流于平庸。相比于导师的固定角色,有时候她更像是一位同龄人。往返实验室的路途很远,她一有机会便会让我们搭便车,也会每天叮咛我们注意安全,夜晚回家一定结伴而行。她总是尽力地为我们解决实验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每一个站点都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让自己或多或少收获一些,改变一些,然后再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然而,在这趟列车上也总会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将珠玑赠予你,从此因为他的出现,让接下来的旅途变得格外敞亮。孙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赠与我珠玑的人生导师,不仅在科研学术上给予我们悉心的指导,还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规划都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孙老师对教书育人的全情投入,对科学研究的满腔热情,对困难逆境的轻描淡写,对工作生活的积极热爱,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给我带来无尽的勇气,为我指明方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孙老师,愿您桃李满园,万事顺遂!
本文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2023年“我和我的导师”主题征文作品。作者谢玉森,光电学院学生,毕业去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攻读博士。
(供稿/图片:谢玉森 编辑:李萌 审核: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