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在我校揭牌

  12月10日下午,由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建设的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揭牌仪式在沙河校区立德楼举行。


  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毅、常务副主任贺大为、副主任钟昊熹,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柳强,学校党委书记解江凌,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施水才等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主持。

 

  罗毅表示,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媒体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立足新华社资源优势,着力组建学科交叉联盟,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创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未来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筑牢科研基础,抢抓科技发展趋势开展前沿研究,围绕业务需求痛点开展应用研发。


  柳强表示,昌平区将校城融合作为现代化建设重大机遇,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促进一大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的成立必将汇聚更多高技术人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产出科技创新成果。


  解江凌致欢迎辞并表示,共建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媒体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校地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按照三方共建基地的任务与目标,围绕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与新华社和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领域、深层次合作,持续产出对媒体融合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关键技术创新。


  郭福表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建校86年来在服务国家首都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和行业特色,学校五大优势科研领域与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必将成为三方优势互补、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媒体融合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应用和转型升级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施水才表示,拓尔思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光学字符识别(OCR)、图像视频结构化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已发布拓天大模型,并推出适用媒体、金融、政务、舆情、公安等垂直行业的大模型。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的落地,有助于拓尔思在数据智能、大模型方面开展研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


  活动现场,解江凌、郭福和罗毅、柳强、贺大为、施水才共同为基地揭牌。



  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分别向我校和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学科交叉科研联盟战略合作伙伴证书。

  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是我校整合国家级科研平台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政产学研用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校地融合、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昌平区、拓尔思公司以及我校党校办、科技处、产业办、部分科研团队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供稿:产业办 艾志刚 图片:融媒体工作室 李天唯 编辑:李萌 审核:杨静)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