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郭福校长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
2024.06.20
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郭福
(2024年6月20日)

亲爱的2024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仲夏时节,万物热烈,好似即将奔赴五湖四海的你们,让世间因你们而火热!今天,学校在此隆重举行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一场盛大的告别,也恰如一首高亢的骊歌,为你们奏响启程的号角,拥抱生命即将徐徐铺开的绚烂!在此,受江凌书记委托,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609名教职员工,向今年毕业的2467名本科生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付出辛劳汗水的师长和亲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历届信息科大校友和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我们看到了你们和时代的“双向奔赴”——你们共同见证党的百年辉煌,一同展望党的二十大擘绘的伟大图景;你们以志愿精神助力双奥的“冰雪奇缘”,以拼搏勇气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守望相助中迎来校园里最美的“春暖花开”……你们用科技创新镌刻热爱,用投身基层厚植希望,用绿色发展践履责任,用卫国戍边挺膺担当!你们的自信自强、刚健有为让我们看到信息科大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年轻血液的奔腾流淌!昨天官微推送的你们毕业论文里“万物皆可谢”的“出圈”致谢,让我颇有触动——从信通学院陈浩天所写“修身立行,广拓学识;饮水思源,学成念师”里我读出了你们对知识的尊重、对师恩的感怀;从计算机学院周航宇所写“我这并不完美却又无可替代的四年时光,是我在空暇之余悄然跃上心头的瑰宝,也是我在夜深时刻总会梦到的那抹月光”里,读出了你们对奋斗岁月的难舍难忘;从公管传媒学院李越所写“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磨棱角、退优越、沉下心”里,读出了你们对成长的思考与感悟;从理学院张祺黠所写“在未来,我将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追更亮的光,成为更好的人”里,读出了你们对未来的从容与坚信。当然,我们也总能被你们身上的“松弛感”打动:熬过最多的DDL,脱下最多无辜的发,还嘴硬强说“不怕”;经历无数“超大悲”,自嘲“脆皮新人类”,却依旧勇担重任“爱谁谁”……你们用“看似卷不动,实则真不躺”的行动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态度与主张,你们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姿态让我们看到你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科技的变革快速推进着历史的纵深,也让处于“信息夹缝”的我们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模型的泛化应用,脑机互联的扩大试点,6G通感一体化的多场景建模……科技抢跑人类的时代即将到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特别是对于必定会征服这个世界的你们来说,如何在这场“人机拉力赛”中起跑,以怎样的素质完成长跑,都是你们需要勇敢直面的、恒久的课题。作答这些课题,需要源源不断的勇气和精神动力,需要时时警醒的自觉和行为自律,这些美好的品质在你们其中大多数人身上我可以看到,因为年轻的你们身上拥有最原始率真、最具创造性的力量——相信的力量。“信其志者,力可破金”,相信是抛开一切世俗附加的“照妖镜”,相信是敢于披荆斩棘的“金刚钻”。今天,你们要毕业了,临别之际,我想和大家谈谈相信的力量,尤其希望大家做到以下三点“相信”。
第一,要相信,预制世界的尽头仍旧是学术精神带来的快乐。
在两周前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引发诸多名家、作家,甚至大学教授的热议,问题是:AI时代,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放眼效率优先的今天,预制成为我们交给这个时代缓解集体焦虑的最优解,小到餐饮、出行,大到市政规划、灾难预警,似乎预制的程式化算法和答案,给了我们最大的安全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无孔不入的现在,通过大数据模型的演算,我们试图集前人之大成,跳过思考、探究、实践与失败,直接获取答案,比如:一键生成论文,一键推导实验,一键创编歌曲……但“我们的问题真的会越来越少吗”?相信这个答案已经存在于你们每个人的心中——关于发展的瓶颈、关于循规蹈矩的恐惧,关于迷失自我的焦虑……这实际是因技术赋能时代,带给我们每个人“被取代”的压迫感。
今天以后,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即将迈入职场,你们当中的一些人还将继续在学海中徜徉。但无论何时,“学术精神”都是你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宝典”:从0到1的学习,穿过逻辑的“漩涡”从中求获真知,甚至参透职场规则掌握本质规律……这些将“学术精神”切换场景的灵活运用,就是你们在预制世界中获取终极快乐的秘籍。在预制世界里,我们预支期待,但“本息结清”的关键终是学术精神的“灵活重现”,在此我希望你们尊重科学、独立思考;希望你们克服惰怠、学无止境;希望你们在科技井喷的时代保持宁静专注,看到、珍惜、挖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价值,并在使用机器的同时,去平视它、追赶它、突破它、支配它;更希望你们永远执着于构筑精神和思想的高地、留存理想和奋斗的底色!
第二,要相信,人格底色决定人生高度。
当一部分人开始顺应流俗,将“收入”“职级”“声誉”作为成功与否的“参考极”,将“热搜”“点赞”“流量”看作思想舆论的风向标,我们不得不放慢步速,去重新审视嘈杂的环境、畸变的竞争与自我的成长,不得不在“利己”“利他”间正确取舍,在逐梦苦旅和暗箱捷径中作出抉择,在立身为正和随波逐流中激浊扬清。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人和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格底色的拼比。人格底色是一个人最核心的品质,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决定了人的志向、眼界、胸襟,构建着人的行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叮嘱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所谓大事,是与国家发展共命运,是与民生福祉同进退,是与个人所爱高契合的事业。我校驻南沙研究院的科研团队成员,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发展需求,全身心投入光电领域前沿技术研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你们的研究生学姐张智境,怀揣着对导航制导事业的热爱,参研国之重器“力箭一号”,怀抱科研强国之志奔赴心中的山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希望你们在报效祖国中唱响青春主旋律,让青春的节奏融入时代的节奏,才能奏响最华美的乐章!
厚德者,行致远;守节者,品自高。同学们,愿你们在泥沙俱下的社会大熔炉中始终保持鲜亮高洁的人格底色,在利益和道义的抉择中,克服私欲,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在权势和公正的较量中,敢于亮剑,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对弱势群体多一分关爱,对社会进步多一分责任,对人类的远方多一些担当!希望你们心系家国、恪守正道、自成风骨,厚植为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把青春汗水挥洒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在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中擦亮人格的底色、升华人生的高度。
第三,要相信,你的力量就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当前世界风云变幻,恐怖袭击、暴力事件、公共卫生危机、气候危机、老龄化危机时刻潜伏、利剑高悬,人类的文明被科技创新提速推进,又被人性的贪婪狭隘无情碾压,历史在一次次激荡中奔腾流淌,冲刷出新的河床。面对繁复的变量,请你们相信,即便今天只是自嘲作为一只普通的“吗喽”,这个世界也终有一天将被你们这群“齐天大圣”改变!
还记得那位仅凭一己之力,让云南农业大学火遍全网的野生“招生减章”制定者、“黑红”新农人农大丁吗?还记得那位起诉上海迪士尼“禁带食品入园”属餐饮业霸王条款的华东政法大学王同学吗?还记得电影《第二十条》里竭尽全力打破看似不可撼动的司法惯例、推动机制的进步、捍卫公平正义的平凡检察官吗?是否听闻近期“数学天才少女”姜萍,冲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凭借热爱与勤奋拉高中专门槛?……我想,大家对他们都不陌生,然而更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在我们的毕业生中间也有三获国奖、六获市奖、身披冰铠甲、严守祖国北大门的“四有”士兵学霸;有积极组织投身志愿项目30余项、志愿服务时长500余小时的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兼矢志发扬传统国粹的京剧艺术传承人;你们之中,产生了首位保研的退伍大学生、首位考研上岸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首位上岸211高校和首位上岸国家公务员的贯通学生……在上周的“校长咖啡厅”里,我有幸和他们做了交流。这让我看到,你们身上同样具有无限的潜能和破壁的力量。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壁垒和尚不完善的规则,但好在不断有年轻人向规则发起挑战、向壁垒发起冲关,解构社会卡点、构建合理秩序。你们就是奇迹本身,你们就是美好世界的底气!
前不久,我在我们的合作校美国奥克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中也讲到,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全球公民来引领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希望同学们以高尚的品质、公正的价值观、批判性的思维、开放性的思想、真正的同理心和过硬的技能素养来拥抱时代、改变世界。
正如卢新宁所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写到这里,我更加坚信“相信”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词汇,相信的力量源自正确的认知,诞生于美好的初心,更是坚定的信念。于你们而言,是相信挺膺担当、冲锋在前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所迸发出的无限能量;是相信踔厉奋发、锐意进取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汇聚的磅礴力量;更是相信“大胆开麦”走在前,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的绝对底气。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唯有相信,一切才皆有可能!希望你们直面困境与挑战,摒弃忐忑与不安,相信“相信的力量”,大胆前行,让这个时代变成你的时代,创造美丽中国的光明未来!
离别将至、未来已来,再次祝贺祝福你们!(编辑:张帆 审核: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