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举办2024年青年学术研讨会

  9月7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年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沙河校区文理楼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教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等出席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主持。


  本次青年学术研讨会由学校科技处、人事处、校科协主办,旨在为学校青年科研人员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碰撞学术火花,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和学科交叉良好生态。


  郭福为研讨会致辞。他表示,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汇合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枢纽站,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程中拥有独特的优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他强调,今天在座的有100多位青年教师,其中很多是北京市科技新星、青托人才、勤信英才、学术骨干,可以说是学校师资队伍中,最有活力和潜力、最能代表学校未来的重要力量。大家的成长与贡献,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郭福勉励大家,要胸怀“国之大者”,砥砺科技强国之志,把人生理想融入科技报国的新征程。要坚持自立自强,勇闯科技无人之境,利用好学校的平台,锚定方向、俯下身子,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特别是有组织的应用型基础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原创性成果。要重视交叉融合,促生新的知识增长点,真正把我们科技创新的成果进一步应用到人才培养,不仅自己成长成为优秀的学术人才,也为国家、北京市、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高端研讨会环节,葛世荣院士以及三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赵千川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胡振华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韩红桂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


  葛世荣院士在分享《青年教师学术创新之道》报告时,特别强调了机械、矿山、控制和临床医学等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鼓励青年科研人员不仅要深入挖掘问题之源,寻觅解题之道,明确答题之术,还要勇于踏上破题新路,学会在跨学科领域中“换道超车”,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走出创新困境,开创学术研究的新篇章。在提问研讨环节,葛世荣院士进一步阐述了跨学科合作对于推动学术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作用,并激励大家积极探索和实践。


  赵千川教授、胡振华研究员、韩红桂教授依次分享了《智能决策技术初探》《近红外二区光学分子影像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项目申报经验浅谈》等报告,获得热烈反响。


  在研讨会青年学术擂台赛环节, 15位青年教师分别围绕先进材料与器件、智能系统与控制、智能计算与决策三个方向进行项目汇报,展示研究成果,回复评委提问,并与现场观众开展交流讨论。这个环节选拔出的优秀项目后续将获得一定科研经费支持。

  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学校“勤信学者”、“勤信拔尖人才”、“勤信英才”等“勤信人才”培育计划入选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等,以及来自我校各学院优秀博硕士研究生代表。(供稿:科技处 金冉  图片:刘涧 刘沛然 编辑:郭辉 审核:杨静)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