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25年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
4月16日下午,学校召开2025年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校党委书记解江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贺威主持。
解江凌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意义。他指出,本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学校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部署要求,也是深化协同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他表示,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通过多途径、多举措、多角度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初显。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研究生导师的辛勤付出。
围绕研究生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解江凌提出四点工作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学校“一主两辅,多园协同”办学空间布局下,研究生分布在多个校区,客观上存在资源调配不均衡、育人工作不全面等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更是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的重要保障,要立足全局,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标更高标准,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二是要把握学生特点,创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精准把握研究生群体特点和各个阶段的成长需求,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比例高的优势,强化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思政工作的效能。要强化科研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发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三是要强化导师责任,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的关键作用。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不断强化育人责任,做到“导学”“导心”“导行”,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愁所盼,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知心人、引路人、贴心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四是要坚持协同联动,凝聚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凝聚共识、共同发力。要在全校范围内统筹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以“四个共同体”为牵引,打造多维联动育人矩阵,持续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志松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也深刻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他表示,要深刻认识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明确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持续加强导师思想政治引领能力的培育与涵养,以高质量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校研究生教育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贺威在主持会议时表示,此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协同育人理念,凝聚了思政育人的强大合力。他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锚定时代发展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多作前瞻之思、多谋务实之策,为打造具有信息科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新范式贡献力量。
会上,党委学工部部长张景波详细阐述了学校研究生的基本特点和研究生思政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解读了研究生思政教育政策体系的重点内容。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哲海结合研究生培养实际,就导师队伍建设现状、导师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工作举措进行介绍和说明。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何彦霖教授、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刘宁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分享了将专业教育、科研实践与党建思政教育相融合,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生动案例,为广大导师更好地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党校办、研究生院、学工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专项工作辅导员代表2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供稿:学工部 梅淼 计算机学院 吕佰顺 图片:党委宣传部 刘涧 编辑:郭辉 审核:吕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