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聚焦全国两会,信息科大师生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微信图片_20250305190343.png

春启奋进志,秋收硕果丰。备受瞩目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广大干部师生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全国两会,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积极关注大会盛况,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强国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信息科大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5203929.jpg

校党委书记 解江凌

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两会锚定“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扩大内需,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等重大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注入了强大动力。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字字彰显为民初心,句句饱含改革锐气,特别是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部署,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为己任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智能制造等学科优势,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未来产业创新生态中找准发力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质量建设答卷回应时代命题,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305203935.jpg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郭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了过去一年经济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成就,部署了2025年的重点任务,特别是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深度融合”等战略方向,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定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密围绕两会部署,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构建以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为牵引的学科布局,打造“人工智能+行业”特色育人体系,为国家战略需求和首都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立足地区所趋、产业所求,持续拓宽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渠道,主动对接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业态,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之姿,奋力书写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张健.png

副校长 张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描绘了新蓝图。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为“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指明了方向。面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信息科大何为这一时代命题,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首都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为统领,科学谋划并制定学校“十五五”规划,高标准推进分类发展“一校一策”方案落地实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内涵、特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发展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贡献信息科大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5191015.png

科技处 处长 曹林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凸显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组织科研、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学校将紧跟新时代步伐,深化部地共建合作,全力推进科研工作“六大工程”,加快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我们将瞄准探月工程等科技前沿,集中力量攻克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力求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不断缩小与市属双一流高校的差距。为此,学校将倾力打造信息特色科研高地,组建跨行业学科大团队,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承揽国家级大项目,孕育标志性科研成果。同时,我们将优化科研绩效分配,建立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活力,提质增效。信息科大将以实际行动,助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信息科大“大智慧”和“大力量”。

周哲海.png

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常务副院长兼主任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院长 周哲海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内容翔实,信息量大,鼓舞人心。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教育强国建设开局交汇的关键节点,报告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方向。作为高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我既感受到使命催征的紧迫感,更坚定了以学科建设为引擎、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行动自觉。当前,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以学校工作部署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学科内涵式发展,聚焦“高水平学科建设”, 做好“一院一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交叉融合,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优势学科集群。同时,紧扣“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本研贯通培养体系,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索智能教育新范式,AI赋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王学文.png

发展战略与规划处、高教研究室 处长兼主任 王学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指导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系统把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锚定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首都需求为牵引,主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围绕核心指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未来发展,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高标准推进分类发展“一校一策”工作,努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特色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张景波.png

党委学工部 部长 张景波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承载着人民的殷切期盼。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关注两会,学习两会精神,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自觉把两会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和深化教育改革提出的相关要求,落实好学校2025年工作部署会明确的相关任务,坚持党建引领,用好数字赋能,不断探索创新。通过进一步优化本硕博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机制,在守好安全稳定底线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持续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全力以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培养更多更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王晗.png

校团委 书记 王晗

2025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校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部门之一,校团委将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营造学生参与科创良好氛围为导向,以“科创赋能人才培养”为工作主线,制度化搭建科创竞赛体系,组织化推进动员宣传,课程化开展科创能力培养,搭建以“挑战杯”为龙头,“创新杯”为基础的“一杯N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动“挑战杯、国创赛、职规赛”三赛合一,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与潜能,营造学校科技创新氛围,积极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

苏鹏.png

机电工程学院 院长 苏鹏

2025年李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令人振奋。报告强调了创新能力建设和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这与机电工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高度契合。我们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以报告中强调的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机器人技术为突破口,凝练学科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产学研用联动,做好有组织的科研,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贡献机电力量。

侯霞.png

计算机学院 党委书记 侯霞

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清晰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获得的各方面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李强总理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任,作为信息特色鲜明的计算机学院,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信息行业发展需求为牵引,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融通“三融驱动”的方式,不断深入开展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创新人才。

李万福.png

理学院 党委书记 李万福

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举行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正待谋划之际,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增添了新动能、擘画了新图景。作为高校二级党组织负责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努力学习适应人工智能场景下的高校基层党建的新形势、新特点,把握高等教育与AI技术融合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勤实信行”作风建设为牵引,立足本院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更多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吉莉莉.png

教务处 副处长 吉莉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本人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以新质生产力理念为指引,聚焦新时代人才必备的创新思维与数智素养,全力推进具有信息科技特色的“三融三通”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生根。积极探索AI赋能教学管理改革,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AI赋能教育与智慧育人的创新体系,打造学科融通的“4+X”多元化成长路径,强化机器人特色创新实践,形成复合交叉、多元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我们将聚焦全年大学和暑期学校的新安排,进一步建立完善教育教学相关制度体系,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信息科大的力量。

闫建.png

党委教工部 副部长 闫健

2025年“两会”在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中胜利召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被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体统筹推进。这不仅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也令我深感教育改革步伐之坚定,责任之重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相结合,把人才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动力,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着力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因实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夯实育人根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张涛.png

自动化学院 副院长 张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并强调深化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终端创新。作为高校,我们肩负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作为自动化学院的科研副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学院将紧密围绕两会精神,充分发挥控制学科的特色,学科发展紧盯科技前沿,科研攻关紧贴国家战略,通过产教融合培育创新人才,精准对接赋能产业升级。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创新驱动促进学科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我们的力量。

张启超.png

商学院 教师 张启超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作为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目标和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勇于善于攻坚克难,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以新商科建设为抓手,重塑“数智+商科”课程体系和内容,搭建项目拉动式实践培养平台,让青年学子在科研项目中淬炼本领,不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博2301 马嘉炜.png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博2301 马嘉炜

作为关注国家战略与科技创新的在读博士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令我深感振奋。报告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不仅是对未来产业方向的顶层设计,又与我们的学术研究路径高度一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报告中提到的“量子技术”“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以及“人工智能+”行动、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正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和热点。我深刻体会到,基础研究的突破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同频共振。而报告中对“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战略布局,恰好为高校成果转化搭建了桥梁。未来,我期待以自身研究为支点,在智能装备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新质生产力从政策文本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勤信荣誉学院学生 郑葶萱.png

勤信荣誉学院 信立2401班 郑葶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伟大事业。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深切地认识到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的重大意义,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之重大。未来,我们将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精益求精地掌握新技能,努力成为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我们将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大胆尝试,为国家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将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连,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让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科技强国的宏伟征程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我们的青春力量。

(素材来源:各单位 组稿/编辑:党委宣传部 郭辉 审核:吕丽峰)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