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现场赛暨华北区电子信息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7月8日,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赛区现场赛暨华北区电子信息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沙河校区举办。校党委书记解江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主持开幕环节。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李惊涛,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贺威,中国电子学会、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43所高校200余名参赛师生参加活动。

解江凌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频共振。近年来,学校锚定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持续提升人才培养层次,通过获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构建并完善了“博士点牵引—本硕博贯通—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流动站科研能力提升”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面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深度融合、智能牵引转型的新阶段,解江凌强调高校必须担当作为,要坚持使命引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科研方向;要坚持协同联动,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闭环生态;要坚持创新驱动,厚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要坚持开放合作,打造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高等教育共同体。

郭福在主持开幕式指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始终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动华北地区高校在电子信息等前沿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强化校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着力打造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他强调,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华北地区高校的合作频度,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学科共建新模式。

李惊涛在致辞中强调,研电赛是检验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赛事承办与京津冀协同创新深度结合,正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典范实践。他表示,市教委将持续支持高校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培育创新主力军。

活动现场,解江凌、郭福、李惊涛、贺威与研电赛创始人、清华大学周祖成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校学科建设委员会副总干事、清华大学王劲涛教授等共同启动赛事。

开幕式结束后,解江凌亲临比赛现场观看参赛作品路演。在我校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参赛作品前,解江凌亲切询问学生项目的技术难点、创新点以及应用前景等问题,对学生们在项目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表示赞赏,鼓励学生们加强学科交叉、重视实践能力提升,在电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在华北地区电子信息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中原工学院校长夏元清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刘云浩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薛泉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杨士强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张福俊教授等五位知名学者先后围绕电子信息学科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等话题展开分享和深入研讨。

下午,由我校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通学院、计算机学院、理学院分别承办的 “产学研协同创新”“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学术交流”“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分论坛同期举办。

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建设到河间实验室技术攻关,从全链条育人到推动京津冀教育科技协同,信息科大始终以服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可控核心需求为己任。当青年学子在赛场展现创新锋芒,当科研成果在产业一线落地转化,信息科大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学科建设夯实人才根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镌刻下属于高等教育的坚实印记。(供稿:研究生院 苏芳 李萱 图片:宣传部 刘涧 研究生院 薛虹 姚静丽 编辑:郭辉 审核:吕丽峰)

部分参赛学生感言:

我认为本次赛程安排非常科学合理,时间节点清晰,各环节衔接顺畅。现场评审、测试和答辩流程严谨规范,体现了比赛的公平与专业。场地规划周到,环境舒适,设备支持也非常到位,特别是关键设备的及时响应,为我们的调试展示提供了坚实保障。感谢主办方的辛勤付出!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 梁雅楠

我们非常荣幸能带着作品入围线下评审,特别要感谢承办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从赛程规划到场地布置,从调试支持到后勤保障,都组织得井井有条、细致周到。食堂餐饮很棒,让我们能安心比赛。老师和志愿者们热情专业,校园环境整洁现代,非常漂亮,让我们感受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参赛体验非常好!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 董芃

在比赛期间,学校提供了高标准的场地,老师和志愿者响应速度特别快,总能及时解决问题。备赛过程提升了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场观摩也让我大开眼界。研电赛独特的“产学研用”结合氛围,汇聚了学界和企业专家评委,他们的建议对我们项目优化帮助巨大。这次经历十分宝贵!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 赵龙兴

研电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重要赛事,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学习机会,通过参与赛事,我们接触到不同高校的优秀团队和先进理念,有效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作为承办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场地、设备、赛程和后勤等各方面考虑十分周全,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竞赛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充分体现了对赛事的高度重视。

——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 韩澳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