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2025首都高校绿色低碳文化节在我校开幕

6月24日,以“绿动京华·共筑绿色未来”为主题的北京高校绿色低碳行动暨“碳索行动π”2025首都高校绿色低碳文化节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开幕。活动包含“‘碳索行动π’文化节”和“低碳行动交流研讨会”两大板块,是一场集政策引领、科技互动、教育实践于一体的绿色盛会。

活动由北京市教委、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指导,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市节能环保中心、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联合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承办,并得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八所首都高校的支持。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处长王力志、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成,学校党委书记解江凌,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涛等领导出席活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高校后勤研究分会、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市节能环保中心及支持院校后勤负责人共同参与。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与师生代表共同为绿色创意雕塑揭幕,倡议师生践行低碳生活,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学生代表宣读《低碳校园倡议书》,现场举行签名活动,出席领导带头在倡议书上签名。

随后召开“绿动京华·共筑绿色未来”北京市高校绿色低碳行动交流研讨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和技术交流,为推进高校绿色转型提供新思路。王成主持。

解江凌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强调在国家“双碳”战略深化推进之际,高校肩负着培育绿色人才、创新低碳技术的时代使命。他表示,信息科大积极将绿色发展融入办学实践,通过系统性节能改造、绿色学科建设等举措探索校园减碳路径。未来,学校愿与首都高校同仁一道,着力培养青年学子生态素养与创新能力,协同攻关节能评估等共性难题,共同打造可推广的校园低碳示范样板,为服务首都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王力志在讲话中强调,要面向未来,从更高、更远的视角谋划高校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从更标准、更规范的角度推动绿色低碳校园建设,从更可持续、更有影响力的方向推动多元参与,确保北京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站上新水平、形成新品牌、践行新风尚。要构建“政府引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协同机制,将低碳理念深度融入校园建设全过程。

会上,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发布了《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为高校绿色低碳校园建设提供了标准化建设指南。北京高校后勤研究分会公布了《“绿动京华·共筑绿色未来”——北京市高校绿色低碳行动方案》,为提升高校绿色低碳软实力指明了方向。

多家单位联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同启动“绿动京华·共筑绿色未来”北京高校绿色低碳行动。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等有关社会组织将提供全程智库支撑,标志着首都高校绿色低碳文化节的“绿色接力”矩阵正式启动。

活动期间,“碳索行动π”2025首都高校低碳文化节盛装亮相!五大沉浸式互动板块、70余个创意展位,吸引了千余名师生热情参与。

“绿色宣言”版块,政校企协同揭幕“重塑地球”环保雕塑,发起宣言启动高校“绿色接力”;“绿色营地”15个黑科技展位展示智慧路灯按需照明、空气源热泵高效供暖、光伏板能量转换等前沿节能技术;“绿色之旅”将西海岸变身为低碳乐园,骑单车发电做棉花糖、套圈答题学分类等12项人气游戏火爆,创意“低碳绿影”打卡点广受欢迎,集章兑换小礼物备受追捧;“绿色实践”展示高校创新成果,智能清污船巡航净水、零排放赛车、科技小院“减排增收”等项目彰显青年智慧;“绿色挑战”线上线下联动开展“21天零废弃计划”,二手改造、减塑打卡让可持续习惯趣味盎然。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落实北京市“以绿色教育引领绿色转型”发展目标,是探索涵育校园生态文明新模式、构建培育美丽中国建设者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未来栋梁新阵地的重要创新举措。北京82所高校师生代表、近30家企业参加活动。(供稿:后勤处 张丽侠 图片:宣传部 刘涧 后勤处 编辑:郭辉 审核:吕丽峰)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