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喜报!我校选送案例成功入选“北京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案例”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公布了北京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我校党委宣传部组织申报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案例成功入选。公示通知显示,北京教育系统共评出50个创新案例入选公示名单。

【创新案例】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信息特色优势,以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教育、科技、人才”力量。

实验室在提辖庄村开展科技兴农工作

  重点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打造乡村振兴的“密云样板”。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学校注重发挥各重点实验室的“排头兵”作用。学校自动化学院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情系乡村振兴,助力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提辖庄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验室联合提辖庄村成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根据提辖庄村实际情况,开展智慧农业、农民装备研制与验证,农业基础设施传感器研制与测试,农情感知与灾害防护,农业科技培训与人才培养,乡村产业帮扶等工作。在基地师生的帮助下,村里创建了自主蔬菜品牌“提辖菜园”,成功将村中的绿色应季蔬菜推向市场,原本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道路,顺利完成硬化。基地还陆续开展了系列科技培训,与定点农村企业、农户进行一对一帮扶,承接更多单位的学生科技兴农实训任务和围绕乡村振兴的系列科研任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密云区河南寨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合作基地”建设,立足密云区生态优势,形成“生态+”农业、文旅、科创、研学、康养等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乡村振兴的“密云样板”。

智慧鱼塘项目团队在实践现场

  学校师生发挥专业特长,服务乡村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学校自动化学院刘琼副教授指导学生团队,前往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毡帽胡村,开展智慧鱼塘建设。团队成员针对鱼类生长水质要求高、缺乏实时监测手段等难题,夜以继日地组装系统、研究智能算法、软硬件联调,最终研发成功智慧鱼塘系统,能够对鱼塘温度、溶氧值和安全环境实现全天候检测和临界报警,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机电工程学院刘泉教授指导学生团队,在怀柔区开展智能化信息化高端食用菇温室大棚研究。他们根据怀柔区中菌菌业大棚高端菌和辽宁朝阳市菌菇自动采摘的需求,充分考虑实用性、低成本与低故障率,设计了红托竹荪大棚自动采摘机器人,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在辽宁省朝阳市,团队参与科技兴农系列报告,介绍了冷库仓储技术、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大棚种植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等情况,提出了温室大棚信息化环境监测系统应用方案,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

机电工程学院赴称沟湾村开展红色“1+1”活动

  持续关注对口帮扶村建设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学校对口帮扶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建设,前后选派3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学校仍选派干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持续关注称沟湾村的建设发展。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学校师生进一步加强与称沟湾村的交流联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献策出力。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依托工业设计专业特色优势,开展红色“1+1”活动,师生深入挖掘称沟湾村文化特色,探索形成本村特色的房屋门牌设计、二十大主题海报墙、美学讲座、科普实践基地等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文化设计方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组织师生到称沟湾村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师生进村庄、入田间,帮助当地村民回收玉米地中的秸秆,将要出售的黄豆进行打包,为村民们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供稿/编辑:党委宣传部 田驰正 审核:杨静)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