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冬令营结营

1月16日下午,为期三天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冬令营在沙河校区立德楼603报告厅举办结营仪式。

结营式上,同学们亲手制作的AI作品——一颗蓝色的人工智能“小花生”,与大家展开交流。“我今天学习压力有点大,怎么办?”“英语单词要怎么记?”“心情不好,给我讲个笑话吧”,面对同学们脑洞大开的问题,“小花生”对答如流,知识性、逻辑性、趣味性拉满,引来阵阵欢笑声与惊叹声,打破了假期校园的宁静。

1.开营大合影.png

Chat GPT、Kimi、豆包等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广泛运用到生活中,什么是人工智能?冬令营揭开AI的神秘的面纱。来自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的30名中学生,体验了一场神奇的AI之旅。

开营:梦想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2.王兴芬副校长致辞.png

1月14日上午,冬令营开营式上,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兴芬在致辞中问了同学们几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它是一个机器,还是一段程序代码?它会取代人类吗?它是好人还是坏人?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人工智能奥秘的渴望。

此次冬令营,对标教育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参考联合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精心设计了丰富、有趣的课程与实践活动。活动安排了对学校前沿科研成果、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高水平学科竞赛团队的观摩,还穿插了音乐游戏、艺术赏析等美育活动,使同学们在科技探索之旅中收获满满。

探索: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三天时间里,学生们沉浸在人工智能世界中。计算机学院王启源教授用浅显风趣的语言,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人工智能认知研学讲座。冬令营精心设计的人工智能课程,从基础理论到最新技术应用,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营员们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设计参考联合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设计,让营员们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硬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每一堂课都是人工智能知识的盛宴,为同学们揭开人工智能神秘的面纱。

实践:知行合一体验科创乐趣

此次冬令营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为同学们打造了真实的创新实践环境。在科研实验室和成果展,体验最前沿科技;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亲手操作无人车、擂台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应用设备;还有斩获众多世界级及国家级大奖的学科竞赛团队手把手指导,如王亚飞老师的北斗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秦宇飞老师的足球机器人、李天舒老师的投掷类竞赛机器人等,让同学们体验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提升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

美育: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

紧张学习之余,冬令营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校美育中心郭颖老师、肖潇老师开设的音乐游戏和电影音乐赏析等活动,让同学们放松身心,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也大家深刻体会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结营:成长蜕变,未来可期

1月16日结营仪式上,同学们纷纷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从最初走进信息科科大时的懵懂好奇,到自己能亲手完成一款人工智能产品,大家不仅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短短的三天时间,体验快速成长蜕变,“那种感觉真是太奇妙,太有成就感了”,同学们纷纷表示。

信息科大冬令营结合学校“信息+”、“智能+”人才培养优势,着眼于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需求,通过“五育并举-理论引领-实践创新-成果展示”培养模式,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培养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科研环境中感受创新魅力、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推动大中贯通培养教育持续进行有益尝试。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智能化,为全链条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贡献力量!(供稿/图片:教务处 编辑/审核:郭辉)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