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项!我校国创赛(北京赛区)创历史最好成绩
日前,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获奖名单正式公示,我校斩获72项北京市级奖项,包括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5项,创下学校参赛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在北京市属高校中位居前列,并获得北京赛区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扎实成果与育人成效。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作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顶级赛事,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今年北京赛区共有21774个项目报名参加,参赛人数达115435人,大赛覆盖面、影响力均为历届之最。
本届大赛中,我校参赛项目覆盖智慧医疗、乡村振兴、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各团队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清晰的应用场景和突出的社会价值,斩获佳绩。其中,“光红智探”团队突破传统探测精度瓶颈,应用于边境安防与环境监测;“凌目智算”团队解决复杂地形下无人机巡检效率低的问题;“天巡智获”团队整合AIoT技术,让农机实现无人集群化协同作业;“太空慧眼”团队提出创新性的静电探测技术,精准探测微小碎片;“智语慧眼”团队融合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智能导航与交互系统;“天玑云防”团队实现暴雨、冰雹等灾害的精准预警。以上项目均荣膺北京市一等奖。从技术创新到社会应用,从团队协作到成果转化,72项奖项不仅是对项目质量的肯定,更是学校“强智能、强实践、强创新、强融合”理念的生动实践。
优异成绩的背后,凝结着参赛师生的不懈坚持与辛勤付出。自备赛工作启动以来,学校精心构建并实施了“全周期、多维度、个性化”的立体培育体系,涵盖精准项目选拔与梯队建设、靶向模块化培训与资源对接、模拟实战演练与细节精修等关键环节。通过高度模拟大赛评审流程,学校多次组织全真模拟答辩,并特邀市赛评委担任评审专家,围绕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社会价值等核心维度进行深度把脉,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同时,针对复赛现场的技术演示、互动问答等关键环节,提供场景化模拟训练与专业支持,全方位保障项目展示效果。
作为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我校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积极响应大赛号召,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锤炼创新能力与担当精神。此次北京赛区获得的佳绩,为学校冲击国赛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阶段,学校将针对晋级的重点团队进行拔高培育,比对国赛评审标准优化项目核心亮点,加强展示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迭代升级能力,力争取的国赛“新突破”。(供稿/图片:教务处 陈佳男 编辑/审核:郭辉)